专家论证会现场视频
		
			
		
			
		
			 
 
		
			
		
一、单位简介
			
		
			 
 
		
			
		
二、项目负责人介绍
			
		
			 
 
		
			 
 
		
			 
 
		
			 
 
		
			 
 
		
			 
 
		
			
		
三、推广团队
			
		
推广团队(含负责人)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工作单位 | 职责分工 | 签名 | 
| 1 | 王知非 | 男 | 46 | 主任医师 | 浙江省人民医院 | 中心主任,指导策划 | 
 | 
| 2 | 刘军伟 | 男 | 39 | 副主任医师 | 浙江省人民医院 | 参与指导策划,项目实施 | 
 | 
| 3 | 卢毅 | 男 | 31 | 主治医师 | 浙江省人民医院 | 项目实施 | 
 | 
| 4 | 杨瑾 | 女 | 38 | 副主任医师 | 浙江省人民医院 | 项目实施 | 
 | 
| 5 | 章纪叶 | 男 | 26 | 研究生在读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项目实施 | 
 | 
			
 
		
四、项目简介
			
		
			 
 
		
			 
 
		
			
		
			
		
解剖技术要点
1、游离食管沿膈肌脚与食管之间的间隙分离膈食管韧带,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后只需钝性分离即可顺利游离食管。建立食管后窗时应注意沿左侧膈肌脚向后方游离,距离膈肌脚1cm处分离,可防止损伤食管。确保游离后腹腔内食管应有足够长度且无张力 。
2、剥离疝囊伴有食管裂孔疝特别是巨大疝时,只有完整剥离或切断疝囊才能充分游离食管,将其还纳腹腔才能有效防止复发。切开疝囊时应从食管裂孔边缘开始,沿疝囊与纵隔之间的疏松间隙紧靠疝囊游离,防止损伤胸膜。
3、修补食管裂孔常于食管后修补,巨大食管裂孔疝可于食管前方加缝1—2针。缝合不可过松或过紧,5mm分离钳能轻松穿过缝合后的食管裂孔即可。
4、胃底折叠不同的方法操作要点不同。Niseen法:用无损伤钳夹住胃底后壁经食管后方拉至食管右侧,并将胃短血管处胃前壁牵向右侧与它对接,用非吸收缝线在食管前间断缝合2~3针,建立2.0~2.5cm宽的胃底360°松弛包绕圈,缝合时应同时穿过食管前壁,防止术后滑脱。Rossetti法:其主要步骤与Nissen法基本相同,用超声刀离断胃膈韧带,将His角脂肪组织清除干净,无需离断胃短血管,用无损伤钳夹住胃底大弯侧前壁经食管后方拉至食管右侧,并将同一位置胃前壁经食管前方牵向右侧与它对接。Toupet法:用非吸收缝线分别在食管左右间断缝合3针,将胃后壁固定于食管左、右侧壁,建立2.0~2.5cm宽的胃底270°包绕圈。
			
 
		
			
 
		
			 
 
		
			 
 
		
			
		
五、接受推广单位应具备条件
			
		
			
 
		
我中心和公司合作,已成功参与申报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3D 打印拟人化医疗功能模型系统及临床应用》的课题,并承担第 4 个子课题《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模型及其临床应用》负责人,课题编号:2018YFB1107104。经费充实,人员,设备条件具备。
且所在医院为省级三甲医院,医疗水平符合规范,实施条件具备。
			
		
六、项目目标
			
		
			 
 
		
			
		
			
		
预期项目结束后,培训外科医生100人次,发表相关培训文章数篇。对涉及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等的微创手术进行手术规划,精确设计手术入路,包括遇到各个层面解剖和风险的评估。设计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进阶型手术培训标准化课程,解决微创外科手术培训的关键问题,高效率、高质量、安全地培训微创外科医师。项目的开展将发挥不同 3D 打印材料性能特点和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优势,有利于提高医疗模型的性能和临床价值,将促进个性化功能医疗模型核心关键技术的全面提升。 通过临床应用示范来进行验证以进行大规模推广,从科学价值、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方面都有良好的影响和收益。本项目研发的多材料增材制造平台和医疗模型功能化技术平台在同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将带动增材制造整个行业产业链的发展,刺激相关高性能高质量医疗模型材料的研发,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七、计划安排
			
		
			
		
| 时间进度 | 目标及实施内容 | 
| 2019.6-2019.12 | 课程设计,进行20人的外科学员培训 | 
| 2020.1-2020.12 | 进行40人次外科学员培训 | 
| 2021.1-2021.12 | 进行40人次外科学员培训,进行数据总结,完成文章 | 
| 
 | 
 |